close

賞園路線http://www.linfamily.tpc.gov.tw/common/html/linfamily/profile/profile01frame.htm


景點介紹http://www.linfamily.tpc.gov.tw/common/html/linfamily/profile/profile02frame.htm


林園之美http://www.linfamily.tpc.gov.tw/_file/1373/SG/23100/D.html


三落大厝為舊大厝



聖旨


三落大厝,由林國華、林國芳於1853年所建造 後面原是五落大厝 目前改建高層公寓


汲古書屋高丘石桌


汲古書屋摺疊門



汲古書屋關的摺疊門




汲古書屋


汲古書屋 祈福廊


縷空的牆面


汲古書屋和水缸


「方鑑齋」蓮花池與戲台相對


「方鑑齋」蓮花池與戲台相對


蓮花池



猴屋


定靜堂



「榕蔭大池」是一個不規則形狀的水池,池中間有小島,並且有小橋連接,池邊靠近圍牆的地方有假山,是林家仿照漳州山水建造的,池邊有各式各樣的亭,例如斜亭、三角亭、菱形亭、八角亭、疊亭..等,各具特色。


「橫虹臥月」陸橋


來青閣是園內最高的建築,以前是用來招待貴賓住宿的地方


兩層樓建築的「來青閣」



迴廊蜿蜒曲折


觀稼樓


月波水榭


定靜堂


陳列模型


林本源園邸為臺灣現有古式庭園的代表,建於光緒十九年,工匠建材多來自大陸稱全台之冠。名景包括汲古書屋、方鑑齊、來青閣、開軒一笑、香玉、月波水榭、觀稼樓址,亭台樓閣,氣勢非凡。設計與命名皆富巧思,涵意深遠,亭台樓閣,氣勢非凡。園內花木扶疏、水清秀麗,格局別緻精美,深富江南庭園建築特色,是大台北地區尋幽訪古的勝地。也是臺灣最具代表性的名園。



是目前台灣古式庭園中,最具有江南庭園格局的代表,造型風雅獨特,列為二級古蹟,位於台北縣板橋市西門街,佔地約5500


林家花園原設計有五部分:弼益館、舊大厝、新大厝、白花廳及花園。經歷史變遷及天災的重創如今新大 厝、白花廳已不存在,只剩最重要的是舊大厝與花園。(五落大厝)新大厝由林維源於1888年所建造,共有五落。


林家花園在清光緒年間陸續興建,到了光緒19年(西元1893年)才全部完工,據說總共花了 五十萬兩 ,相當於同時期建造的台北城總經費的兩倍。無論是規模的龐大,材料的選用或是施工的繁複考究,在當時都是非常難得的。



林家園林之美是小而巧,有緊密之美紋而不亂!




   框景與借景:在園內的亭台樓閣小歇一番,透過縷空的牆面,牆外的風景如同一幅畫般的鑲嵌在牆面上,有些窗框與窗外景色合一,相映成趣,這就是框景。另外,借用庭園外的田園山色來襯托庭園內的建築、景物,就叫做借景,例如觀稼樓「觀」的是什麼「稼」呢?庭園裡沒有種稻,自然是借用庭外的田園景色了。最大的借景是將大屯山、觀音山融入庭園建築中,輝映園中的大池、假山與附近的田園景色,美不勝收。只是在高樓大廈林立的今天,這樣的美景已經不會再出現了。


   迴廊:林家花園的迴廊蜿蜒曲折,遍佈園內各地,有些地方明明已經走到了盡頭,過了一座寶瓶門,卻是「柳暗花明又一村」,迎面而來的大好風光;有些地方直線距離明明只有十幾公尺,但是卻建了彎彎曲曲數十公尺長的迴廊,走在其間,透過視覺觀賞角度的轉換,美景自然而然的映入眼中;有些迴廊題了字畫,可惜大部分已經剝落,沒有辦法看到原來的樣子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rueychon 的頭像
    rueychon

    瑞鐘

    rueych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